近日,在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由新疆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H155-5兆瓦風電機組成功下線,成為新疆實現批量化生產陸上單機容量最大風電機組。

新疆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工人正在吊裝作業。(融媒體中心記者 邢寶玉攝)
下線的機型為陸上中低風速區域量身定制,具有可靠性高、效率高、維護成本低等特點,從開始安裝到順利下線用時僅一周時間,創造了行業大容量風電電機研發制造的新紀錄。發展風力發電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新下線的機型在設計上的進行了全方位的優化,發電能力更高,運行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公司生產的5兆瓦機組功率是原兩兆瓦的2.5倍,傳動鏈結構也由原來的四點支撐變成現在的三點支撐,它結構更簡單、可維護性更強、效率更高。” 該公司副總經理秦嶺說。
今年,新疆海裝公司為適應市場需要,對兩條風力發電機組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主打大型機組生產。據介紹,在風電場開發過程中,各開發企業通過使用大容量、大葉片的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平價上網裝機規模,又可降低建設成本。“如果在5萬千瓦的風場,過去需要安裝25臺機組,現在只需安裝10臺機組就能滿足風場的需求”新疆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紀銳元說。
該公司自落戶哈密以來,建成年產百萬千瓦風力發電機生產基地,2020年產出風力發電機組340余臺,營業收入12.27億元,利潤總額771萬元。十多年來,公司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大力拓展市場,產品已覆蓋疆內及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新產品下線,將成為企業拓展市場“利器”,輻射帶動哈密整個風電裝備產業發展。紀銳元說:“5兆瓦機組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它可節約服務成本,也提高我們的發電量。”
“十四五”期間,該公司牢牢把握國家“碳中和”發展機遇,持續做優做大風電產業,爭做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推動者、先行者,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服務美麗新疆建設。
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打造的風電裝備產業鏈,已實現了風機機組、塔筒、葉片、機艙罩、法蘭、風機發電機等主體設備本地化生產,風電裝備產業關鍵零部件制造率達70%以上,形成了年產風機300萬千瓦,配套葉片1000套,塔筒1000套等風電設備生產加工規模,是目前全疆最大、產業鏈最全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今年前11月實現產值14.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