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濰柴動力召開的2021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濰柴集團董事長兼CEO譚旭光針對新能源汽車的一席發言引起了眾多關注。
譚旭光說道:“無人駕駛就是忽悠,輔助駕駛是希望。未來新能源車,特別是乘用車將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的產能過剩。”譚旭光還表示他對新能源汽車產能的判斷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不是亂說的。
資料顯示,濰柴動力是我國重卡行業龍頭企業,公司以發動機、車橋、變速箱在內的動力總成系統為根基,另外延伸上游零部件和下游重卡,率先涉足叉車和智能倉儲。經過多年發展,濰柴動力已經形成動力系統業務、商用車業務、智能物流業務以及新能源等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
從濰柴集團的角度來看,盡管目前在海外尤其是歐美的業務增長非常迅猛,產品出口需求非常大,但國內市場顯然已經遇到新能源汽車的巨大挑戰。
財報顯示,2021年濰柴動力實現營業收入2035.5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歸母凈利潤92.5億元,同比增長0.28%,其中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1.2億元,同比下滑25.6%,歸母凈利潤13.5億元,同比下滑36.2%。

濰柴動力近5年營收情況
雖然2021年營收和凈利潤都創了新高,但與前幾年相比,增速明顯放緩。
就整車來看,濰柴動力去年銷售量為15萬輛,同比下降17.13%;生產量為14.4萬輛,同比下降25%;變速箱的銷售量為115.3萬臺,同比下降2.78%;生產量為104.9萬臺,同比下降18.11%。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譚旭光說:“我們這幾年,新能源行業比較熱鬧,我對熱鬧的定義就是‘一窩蜂上了’,然后無序競爭,新能源的整車,特別是乘用車,將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的產能過剩,我這話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不是亂說的。”
當然,譚旭光也沒有徹底否認新能源的作用,他補充說道:“新能源的到來給傳統能源帶來了科技進步的動力,降低油耗,提高效率,是實現傳統化石能源動力延長壽命的重要手段。能源結構是多元化組合,這是未來的方向,不可能依靠化石能源。在不同國家,不同區域,因地制宜,會形成不同的能源組合。絕不會存在要哪個不要哪個(的情況)。比如在中東地區,他們會不會用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也是不一定的。如果都換成新能源,那新能源車上有的貴金屬(供應)能保證嗎?動力電池也有它的局限性,包括它的充電、來源,每個國家都是不一樣的。”
譚旭光順勢介紹了濰柴動力在新能源領域的探索:濰柴搶先在燃料電池產業鏈布局,濰柴動力先后投資英國錫里斯、加拿大巴拉德、德國歐德思等,構筑起“電池+電機+電控”為一體的新能源動力總成。濰柴動力又戰略牽手瑞士飛速集團,并在國內布局燃料電池空壓機業務。至此,濰柴動力布局儲備了電池電堆、電機、電控、雙極板、空壓機等一系列關鍵零部件,具備新能源動力總成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濰柴動力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產品
譚旭光稱:“濰柴也是唯一一家燃料電池產品真實運營3萬公里,并無能量衰減的企業。到目前為止,濰柴是全世界唯一產能最大的燃料電池企業,可達2萬臺。在技術研發方面,濰柴動力是我國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唯一牌照擁有者,將來濰柴也將承擔國家一系列重大項目的研發”。
譚旭光在列出濰柴的一系列成果后指出,“這些大動作,是關于濰柴未來5年、10年乃至20年的燃料電池產業鏈布局。”
對于商用車智能化,譚旭光更是語出驚人,“你們忽悠完了新能源,就開始忽悠智能化了。我可以這樣講:無人駕駛就是忽悠!你們聽我的話,我老譚從不說假話”。
譚旭光稱,輔助駕駛在特定環境下是可實現的,比如港口、礦場等封閉場景。但無人駕駛沒那么簡單,需要巨大的成本。“我認為最先使用輔助駕駛的場景有可能是礦卡,可以減少1/3的礦卡駕駛員,降低人員成本。另外,最有希望使用輔助駕駛的場景是農機,在東三省,智慧農業將會率先使用重卡輔助駕駛,無人駕駛目前來說是不可能的。”
濰柴動力財報中在對2021年研發投入的總結中就提到,2021年開發了符合港口全作業流程場景的 L4 級自動駕駛系統,并完成真實場景下自動駕駛系統的演示應用通過真實場景下自動駕駛系統的試運行,測試驗證自動駕駛系統功能。為量產產品開發提供技術支撐掌握無人駕駛技術,從而加速商業化推廣進展。